今天是
     

书写唐诗宋词 领略传统文化

——《李晓秋书古诗五十二首》出版发行

点击查看今日中国周刊链接

    今日中国周刊6月25日电(刘建军 计国亚) 5月初,《李晓秋书古诗五十二首》一书,由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——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,受到业内名家的美赞和推介,许多中老年、青少年书法爱好者纷纷抢购、收藏,中央媒体作了报道。

    李晓秋出生在安徽省全椒县。自古以来,全椒文风鼎盛,达官贵人,平民百姓,唯子弟读书为要,与安徽桐城不相伯仲,桐城有方苞、姚鼐、刘大櫆;全椒有吴敬梓家族,一门三鼎甲,三代六进士,胡适先生说安徽的文学家不是方苞、姚鼐、刘大櫆,而是全椒的吴敬梓。李晓秋一族中,父辈八人从事教育工作,李晓秋从小在这样的环境和家族氛围的熏陶影响下,对书法情有独钟,以贴为师,初习颜柳,后研王羲之、赵孟頫,继而专攻行草,力求规范,师古不泥,研多法而不留一法,习诸门而不滞一门,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,书法瑰宝浩如烟海,李晓秋的行草书法是介于行书和草书之间的书体,方圆并用,或行或草,潇洒明快,既有行书的秀丽质感,又有草书的灵动气势,他的创作多以二王为骨,颜柳为血肉,典雅飘逸,风清骨峻,他常以唐诗宋词为书写内容,让人们在欣赏书法美的同时,还能够领略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。

    李晓秋四条屏的作品,虚实变化的布局,浓墨枯淡的线条 ,一气呵成,给人以端庄安祥的感觉。

    纵观李晓秋书法既有颜体之雄劲,又有柳书之秀美,既有法度,又不刻板,既自然清新,又不随意做作。从文化视角论书风,强调书法是社会共同喜欢的艺术,又是交际、交流之传介,特别具有时代气息。古人常论,观字如观人,从书法的字里行间,也能察微到一个人的气质和秉性。李晓秋为人和气善良,处事潇洒大方,创建慈善机构,书法拍卖所得悉数捐助给贫困学生,他的书法、人品深受社会各界好评。

    李晓秋, 1947年生,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毕业,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,滁州市书法家协会顾问,会计师,高级经济师。曾任安徽省政协六届委员,七、八、九届常委;滁州市政协二、三、四届副主席。退休后,任滁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,滁州市慈善爱心助学协会创会会长。幼成家学,对书法情有独钟,力求规范,师古不泥。作品多次入选全国、省市书展,并被国内外友人收藏。现专职从事关心下一代的慈善爱心助学工作。

    《李晓秋书古诗五十二首》,以所擅之行书书之,兼以文本注释,浅显易懂,于学习先贤经典之余,又兼得以欣赏书法之美。名家、好友、同事、粉丝对李晓秋的评价和印象是:亦狂亦侠亦温文。虽然长体制内,而且也走到了省政协常委、滁州市政协副主席的“高位”,但他敢于放胆直言,不仰人鼻息;敢于坚守原则,不畏葸退缩;敢于担当负责,不明哲保身。他不逢迎拍马,是凭过人胆识、敏锐思想、坦率个性和驾驭平衡各种局面的能力一步步走来。省政协联组会可说是最受委员重视的“论坛”,一次联组会时任省委书记王太华到场听取发言。李晓秋发言,语锋犀利、旁征博引、直击要害,严厉痛斥当时安徽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之种种不良。他长期从事民营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,对民营企业家的甘苦酸辛太熟悉不过了。当时许多人真为他捏了一把汗,没想到太华书记却是听得津津有味,不时插话刨根究底,时而点头表示赞许,顿时让大家释然……

    尤值大书一笔的是,他退下来后了却夙愿,创办了滁州市慈善爱心协会。二O一一年协会成立时,当时意向捐资额就超过了一千万元。真是也只有他和他的团队才有这样的能量!李晓秋有思想、有见地、能建言、善建言,这也是读书、底蕴加悟性的结果。李晓秋退休多年,至今仍担任滁州市关心下一代工委员会常务副主任,在长期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中,接触到较多爱好古诗和书法的青少年学生,他们时常感到古诗读不明白,行草书法认不周全。于是,李晓秋便以云章书法字典为蓝本,自费出版一本副古诗原文、译文和注释为一体的行草书法集,以期引导更多的青少年学生热爱传统文化、传承传统文化、增强文化自信、提升自身素养。这是李晓秋又一善举。

   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瑰宝,是丰富灿烂的中国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同时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,在中华文明史上,书法是最为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,它充份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。书法――无色而有图画的灿烂,无声而有音乐的旋律。它不仅给人带来莫大的精神享受,还能启迪人智、陶冶情操。在书法的海洋中,涉浅水者得鱼虾,涉深水者得蛟龙,愿李晓秋书法百尺竿头、更进层楼。

2019-6-28 9:44:20     浏览人次: 1418

 

© 2011 滁州市慈善爱心助学协会 版权所有
电话:0550-3565767 3036750 地址:育新路174号机关南苑
联系人:黄平一(秘书长)手机:13956292789 曹静 手机:18365000324 邮箱:czsaxzx@163.com